在泗洪县半城镇的大王庄,有一口水井名为新四井,它是1943年,新四军司令部于淮北根据地大王庄休整时,特地为当地的老百姓亲手修建的,70多年来,这口水井一直在默默地见证着军民鱼水情。
在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,每天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,在结束整个行程之前,解说员也都会带着大家一起来到这口新四井旁,讲述它的故事。1943年,新四军司令部于淮北根据地大王庄进行休整,而当部队抵达大王庄后,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吃水问题。
“大王庄虽然叫大王庄,实际上是一个很小的庄子,住户也就一二十户人家,当大部队达到达这儿,用水就显得更加困难。”泗洪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钱西昂说。
地方资料记载,大王庄虽然位于洪泽湖畔,但地处高岗,饮水、挖井都很困难。为此,新四军四师决定在这里为当地百姓开挖一口深水井,解决他们长久以来的吃水问题,也能供给部队,不给乡民添麻烦。
“当时开挖这口井的时候,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,(开挖)第二天就出现了雷阵雨的现象,刚挖下去的井,刚淘深一点点就被灌满了水,没办法,战士们只能排成长龙,用小木桶一桶一桶地把这个坑洼里面的水给接了出去,接完之后再继续挖。”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解说员陈银成说。
说起开挖这口井的艰辛,80岁的大王庄村民王贵和深有感触,尽管那时候自己小,但是自己的父辈们也参与到了帮工过程中。
“挖多长时间,没挖到水,但是他们也挖很深很深了,听说这个井最起码有20米左右深,部队也都累死了,后来怎么呢,那时候科技不发达,挖到下面没有泉眼子,没有泉就没有办法。”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村民王贵和说。
由于大王庄所处位置地下多为石礓岩,部队开挖没多久就被坚硬的岩石挡住了“去路”。
“土石和礓石混合在一起,挖起来非常地困难,原计划在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任务,实际上,将士们没日没夜的辛苦,一共挖了4天4夜,才把这个井挖成。”泗洪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钱西昂说。
经过新四井将士们的努力,大王庄终于打通了一口井,村民们再也不用挑担,来回七八里去湖边挑水了。
“牛有水喝了,牲口有水喝了,人有水,也方便了,离家也比较近嘛。”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村民王贵和说。
战争年代,青壮年大多参军,井打好了之后,单靠老弱妇孺打水,村民吃水依然十分辛苦,为此,部队在扩大会议上还作出决定,凡连级以上干部,每天要为群众担三担水。
“有一天张震将军身体不好,所以就没有力气挑水,后来等他身体好了以后,他一定要把这三担水补上去,说我作为参谋长不能失信于民,一定要把党的为民的政策执行好,这也是跟党走的一个最好的表现。”泗洪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钱西昂说。
“后来叫新四井,为什么叫新四井呢?新四军在此地,纪念的意思,吃水不忘挖井人嘛,永远要纪念新四军。”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村民王贵和说。
现如今,大王庄家家户户都通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,新四井便被村里保护了起来,成立历史的见证。
“现在周围的居民把孩子带到这个地方来,进行教育,看井是怎么挖出来的,学习老一辈的革命精神,奉献精神。”周边居民颜建说。
“时光荏苒,一转眼,70多年过去了,现在我们这里每年都会有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,让他们一起来见证这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。”大王庄党性教育基地解说员陈银成说。